《实施方案》围绕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提出了5项重点工程是:
一是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针对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计量技术瓶颈问题,加强碳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实现计量协同创新,为低碳技术研究、清洁能源使用、能源资源利用、碳汇能力提升、碳排放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碳排放量反演等提供计量技术支持。
二是实施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要,布局一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及配套基础设施,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名录、标准物质清单,夯实绿色低碳计量基础。
三是实施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在部分企业、园区和城市开展低碳计量试点,探索碳计量路径和模式。梳理形成碳计量典型经验和做法,树立一批碳计量应用服务标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示范。
四是开展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组建碳计量技术服务队,开展计量专家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服务低碳行活动,为企业、居民提供节能降耗、绿色生活等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编制企业碳计量服务指南,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推进企业提升碳排放计量能力,为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进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五是实施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计量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的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和计量比对,推动我国碳计量能力与国际接轨和互认。发挥我国在全球计量治理中的作用,深度参与国际碳计量相关战略制定,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碳计量规则和规范的制修订,推动碳计量领域“一带一路”国家的对接合作和共建共享,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