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拟场景:学校食堂某窗口提供午餐后,多名学生陆续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已无法正常行走。
2. 发现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后,立即向校医务室报告。校医初步判断为疑似食物中毒后,迅速向学校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告。同时,食堂管理人员发现情况后,立即停止该窗口食品的供应,封存相关食品、原料及加工设备,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 启动预案: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宣布启动学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召集应急指挥部成员及各应急处置小组迅速到达指定岗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
1.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迅速赶到现场,对疑似食物中毒的学生进行初步检查和救治,如催吐、测量生命体征等,并根据学生病情,及时联系医院,安排车辆将症状严重的学生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在送医过程中,校医全程陪同,向医生详细介绍学生发病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
2. 现场控制:现场控制组迅速封锁食堂相关区域,设置隔离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对剩余可疑食品、原料进行留样封存,对加工设备、餐具等进行查封,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3. 信息收集与上报:事故报告组及时收集患病学生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症状表现、食用食品种类等详细情况,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同时,按照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如实报告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4. 安抚与稳定:德育处组织班主任对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安抚,稳定学生情绪,避免引起恐慌。同时,向学生及家长通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三)调查处理
1. 调查处理组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对可疑食品、原料、餐具等进行采样检测,询问食堂工作人员、师生等相关人员,收集证据,查明事故原因。
2. 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
(四)总结评估
1. 演练结束后,各应急处置小组对本次演练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提交给应急指挥部。
2. 应急指挥部组织召开演练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同时,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