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学习与差距分析:组织需深入理解标准要求,评估现有风险管理体系与标准的差距。
2.组建团队与资源分配: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高层领导参与并提供资源支持。
1.文件编制:制定风险管理方针、程序文件及风险登记册,覆盖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全流程。
2.全员培训与试运行:开展培训培养风险意识,实施体系试运行并收集数据验证有效性。
1.选择认证机构:需选择机构,提交体系文件进行文审。
2.现场审核:包括一阶段(文件审核)和二阶段(现场验证),重点关注流程完整性与措施有效性。
1.不符合项整改: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如控制措施验证不足)进行整改并提交报告。
2.颁发证书:通过后获发有效期3年的认证证书,需接受年度监督审核维持认证。
定期评审与更新:每季度召开风险管理评审会议,更新风险登记册并优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