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湖南最权威、最专业企业认证和产品检测服务机构——湖南认证网!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3888-21 手机:13787228922 (王先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认证指南
认证指南
 
认证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认证指南 > 认证指南

 餐饮 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时间:2022-05-25 17:22:39  来源: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者:湖南认证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是关乎人民餐桌安全和幸福生活的重要 行业。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19 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及 2020 年市场前景 预测》统计数据,餐饮行业是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增长 第一动力。而我国餐饮行业经营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日常经营往往伴 随着餐饮质量、卫生、安全相关的各类问题。本文应用 GB/T19001-2016 标准,从人员能力及培训过程、供应商管理及食品原料采购过程、食品添 加剂使用过程控制要求方面,为餐饮行业提供管理思路,倡导企业用切实 可行的制度及行动来保证为顾客提供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      
     一、人员能力及培训的过程控制
   (一)典型问题 餐饮行业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人员流动较大。新 入职人员往往缺乏规范的卫生知识、意识和习惯;法制意识不强,对于食 品安全管理的诉求停留在“不出事”层面,但对于“如何才能不出事”缺 少理论和措施。随着餐饮市场分化越来越细,新原料不断涌现,需要从业 人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然而从业人员提升能力的机会少。一方面由于小 微企业资源有限,将人员送出去培养的动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内 部很难找到合格的培训师。人员能力的短板导致小微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 足,这是制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控制要求 对餐饮行业小微企业人力能力和培训过程进行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   加合理、有效地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管好用好。标准对人员能力和培训过程 提出了以下要求: 1. 确定、配备所需的人员 企业根据经营、服务的需要,确定各过程岗位人员设置及其数量。对 于小微企业,可以一人多岗,但需要确定必要的岗位及其职责,以免出现 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餐饮业关键岗位配置示例,参见附件 1。 2. 确定并通过各种措施保证人员的能力 在确定人员配置的基础上,企业需要确定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并通 过实施各种措施使得员工胜任岗位要求,以保证企业能够实现理想的经营 结果。保证人员能力的控制措施有: (1)招聘:根据岗位特点,直接外聘合适人员; (2)培训:提供适时适用的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高能力和意识; (3)考核:通过劳动技能比赛、晋升考核鼓励员工提升技能; (4)外包:通过部分职能的外包,补充人力资源的不足。 1. 确保人员具备服务质量意识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沟通形式,让员工具备知晓质量方针、目标及本岗 位工作的重要作用和违反要求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质量意识。员工质量意识 的提高,需要通过日常持续、反复的培训与教育得以实现。 (一)实施指南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资源。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考虑配置合理 的人员,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在组织中的职责。   1、合理配置人员 餐饮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合理配置各岗位人力资源。通常行业配置的 关键岗位参见附件 1,在实践中可能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但需要明确每 人的岗位职责。 2、实施有效培训提升人员能力和意识 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各种方法使员工胜任岗位要求。附件 1 中给出了关 键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意识、知识要求,通过选聘具备能力的人员上岗, 是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最直接方法。在企业条件所限无法满足要求,或出 于优化流程考虑时,可应用外包形式,如餐厅应用扫码点餐、结算的信息 化技术,替代本企业人员点餐、收银过程,既为餐厅节省人工成本,还能 提高点餐、结算效率。附件 2 给出了重要且常见过程规范清单,这些过程 管理不当容易引发餐饮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事故或顾客投诉。通过对 员工实施持续有效的培训、考核,是提高人员能力意识最常用的方法。 (1)培训策划 企业培训基于对现有人员能力的评价结果、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进 行策划。如结合附件 1 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现实的差距,结合企业 员工日常行为与常见规范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结合环境卫生、交叉污染、 虫害控制、健康管理、异物控制、消防、留样储存、食材追溯、应急情况 处置等行业法规的要求进行策划。 (2)培训内容 ①服务要求和规范: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各过程关键控制 点及服务要求,如附件 2 中规范的要求。②行业法律法规:涉及《食品安  全法》、《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餐饮服务 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 标准》、《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企业需要关注法规要 求的变化。③成败案例:通过对比成功企业的管理查找自身差距,从行业 食品安全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④管理体系标准:借助 GB/T19001《质量 管理体系 要求》、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 求》、GB/T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生产企 业通用要求》等标准,结合自身餐饮业态特点,将标准化作为管理工具, 提升组织应对风险的能力。 (3)企业培训可采用与员工的文化程度相适应的方式,如下列日常 培训和多种专项培训结合的方式。①日常培训:可通过班前班后会,提醒 注意事项。或通过看板学习,用关键知识点少量文字+图片,起到日常潜 移默化的示范提醒作用,参见附件 3。可使用专业培训 APP 或微信小视频, 如食品安全教育管理平台,让每名员工有机会参与更多培训。②专题培训: 可结合现场存在的问题,专项讲解食品卫生知识。如防止交叉污染的方法, 区分生熟用具(案板、刀具、周转盆/盒/筐);聘请神秘顾客亲身体验服务 (拍照或录音),再分析不足;外聘专家讲授安全知识和消防应急知识等。 (4)培训效果评价 企业可策划不同的培训效果评价方式,如口头、笔试、实操考核,不 定期现场检查等。培训效果评价,可验证岗位能力是否得到满足,也为制 定下一步培训计划提供信息。 (一)检查改进   综合评价企业人员配置、能力意识和培训的情况,确定其充分性、适 宜性和有效性,按照以下思路开展检查改进工作: 1、明确岗位人员配备及能力要求 (1)结合经营模式与规模,评价人力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①企业关键岗位人力资源是否已配置且适宜;②若存在一人多岗的情 况,岗位职责是否清晰、合理;③企业是否针对岗位需要,确认人员能力 要求,而不是根据现有人员情况确定岗位能力;④检查从业员工健康证是 否在有效期内。若通过临时聘用、兼职等用工方式,关注新入职员工、临 时人员的健康证;⑤确保工作量适宜,配置人员能够完成岗位规定工作。 (2)结合岗位能力要求,评价各岗位人员能力是否充分; ①定期对人员能力进行评价,以便适应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②若通 过临时聘用、兼职等用工方式,观察新进入或临时进入企业人员的能力表 现;③若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评价岗位人员能力需求的变化; 2、培训策划、实施与培训效果评价 (1)检查策划培训是否合理,培训教师是否胜任,培训时机是否及时; (2)抽查培训实施证据,通过检查培训实施结果确定培训过程是否 真实进行; (3)检查培训效果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合;抽查现场服务人员对 法规要求和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是否达到培训的效果; ①若现场观察人员的卫生习惯和服务意识存在不足,是否将其作为下 一阶段培训工作的输入;②检查现场服务人员应知应内容,若有欠缺,评 价培训需求分析及策划是否充分;③若有顾客投诉或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  出能力不足时,评价针对原因采取对应补救措施是否适宜;④观察现场 服务提供过程,对附件 2 所述过程控制是否规范,评价岗位人员能力是 否胜任;
一、供应商管理及食品原料采购过程控制 (一)典型问题 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多以零星采购、定点采购、供应商送货等方式实现 原材料采购,通常采购的原料包括:食品加工用各类食材、餐(饮)具、 包装材料及器具、加工设备及炊具、人员工装、洗消用品等,其中多以农 产品为主,如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品种众多,质量要求各有不 同。供应商管理及食品原料采购过程对餐饮行业食品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通常在供应商管理及食品原料采购过程控制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供应商管理不规范,出于成本考虑没有在正规的食品生产经营单 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原料。 2、食品原料采购时索证索票管理不规范,餐饮行业要求的供货方生 产/经营许可证、购物凭证或送货单、产品合格证明等记录不全,不能实现 有效追溯。 3、原料验收标准不明确。 4、采购信息沟通不畅,采购订单记录保留不规范。 (二)控制要点 如何满足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帮助小微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地 管理和控制其供应商及食品原料采购过程,提出以下要求: 1、企业应建立适宜的供应商管理要求,对所采购或拟采购的原辅材 料通过采购数量、采购频次、产品类型、采购渠道、到货方式等进行统计 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确定满足企业要求的供应商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2、企业应合理有效控制原辅料等食材的进货管理,并做到可溯源。 餐饮企业要做到原辅材料质量的可控性、稳定性,进而确保餐饮服务能力 一致性,并确保食用安全。 3、企业要确保通畅的采购实施过程及信息沟通渠道。 
  (一)实施指南 1、企业应根据实际确定采购流程、供应商 餐饮行业小微企业不同于生产型企业或规模餐饮企业部门职责泾渭 分明,但流程基本完整,包括采购需求、库存平衡、采购预算、采购计划、 选择供应商、采购合同、入库检验、出入库、财务付款等活动,而每个企 业又有自己的运营特点,所以,企业要确定上述各过程中的职责和流程。 通常餐饮企业用供应商遴选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采购验收制度,实 现对供应商和食品原料采购过程的管理。
2、供应商管理 餐饮行业小微企业主要关注原辅料质量、到货及时性、供应能力等, 当然出于成本控制,产品价格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企业基于关 注的事项,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餐饮企业需要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 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根据供货商的不同,通常留存以下供货商资 质证据: (1)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资质; (2)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及个体工商户:   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流通许可资质。 餐饮企业可以根据采购频次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考核可以是正向考 核,也可以是负向考核,即记录发生供应问题的次数及影响程度(比如 具体造成什么影响),给出考核结果,比如持续合作、减少采购频次数 量、不再采购等。根据餐饮管理需要,结合业绩考核结果,可以考虑每 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再评价。对于承包学校食堂的餐饮管理,可以结合 每学年餐饮服务周期进行。参与评价的人员可以是厨务人员、餐厅经理 等,评价、再评价等过程要有记录,但记录的繁简程度可以自行确定。
  3、食品原料采购过程管理 (1)采购信息和采购 采购信息是由餐饮企业向供应商提出的有关采购需求和要求的信息, 可包括品种、数量、价格、交付期、质量要求和验收要求等。采购方式可 包括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定货单等,主要表现形式可以为文本、电子邮 件、电话记录等。鼓励建立固定的供货渠道,与固定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协议,明确各自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餐饮企业一般定点采购,特殊情况下发生临时采购,也应选择合规合 法的供应商,并保留资质证据、每笔购物或送货凭证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做到可溯源。 (2)原料验收 ① 原料验收要求:多数餐饮企业都有文件化的或非文件化的进货验 收标准,有的企业采用图片的形式,说明原料的具体感官要求。同时企业 策划验收流程,或者由专门人员验收,如餐饮主管、库房管理人员、厨师  (长)。对于送达原材料,通过在单据上确认每类产品信息,完成验收活 动。对于外部采购活动,通常以现场确认产品数量、质量的方式进行。 ② 索证索票:无论规模如何,餐饮企业都要向供应商索要票据,如 购物单据、送(出)货单等,应留存每笔购物或送货凭证。如果从食品流 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 的,应现场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并保留原件或复印件。需 要时,可拍照留存。如果从屠宰生产企业采购,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 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采购猪肉的, 还应查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如果采购乳制品、添加剂类产品,应 索要并保存与进购产品同批次合格证明文件,如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 等,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应留存每笔购物或送货 凭证”。索证索票资料应当日由专人(如库管)整理保存。 ③ 餐饮企业通过建立进货验收台账等方式,记录进货原材料验收管 理过程,并根据原料性质分别建账,例如生鲜类、散货类、预包装食品原 料类等。进货验收台账应当日由专人(如库管)整理保存。 ④ 除了餐食加工用原辅材料,其他的进货也需要适当管理。例如采 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业盖 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⑤ 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 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进货查验记录、 收货记录和相关凭证的保存期限不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 6 个月;没有明确 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应少于 2 年。 — 88 — 4、确定通畅的采购实施过程及信息沟通渠道 (1)餐饮行业小微企业的采购流程相对简化,结合食谱计划、菜谱 等进行备餐需求核算,常规使用的原辅料,按固有周期用量与供应商提前 订购,日配原材料主要为提前计算用量,或与供应商订购,或采购人员直 接采购。目前,很多小微企业基于提高效率的管理需求,使用电子软件进 行原料采购核算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原料管理精准度。 (2)企业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要确保采购信息是充分的。不管采 用何种方式传递采购需求信息,都要尽量做到信息精准。餐饮企业对于食 品原材料尤其是农副产品都会有一些除通用性状外的一些特殊要求,例 如,茄子的品种有 50 多个品种,虽然通常同一地区会有常见品种,但菜 肴设计时,可能对茄子形状有特殊要求,如外形、颜色等不同要求,如果 这样的信息传递不准,可能导致菜谱变更等。 (3)对于形成的采购信息,很多小微企业采用采购单或口头订单的 方式,没有正式的采购订单、合同等。企业应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 证索票管理规定》相关要求: “长期定点采购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与 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一) 检查改进 1、供应商管理是否有效 (1)检查供应商管理控制要求是否制定、是否合理。 (2)定期查验供应商识别是否充分,控制是否有效。如通过调阅已 形成的供应商名录、采购相关台账初步核查,并依据所确定的供应商选择标 准查阅其评价的证据,留存的供应商的资质是否齐全且满足法规要求。结合  现场及库房正在使用或存放的原辅料,进一步确定供应商的管理是否受控。 2、原料采购过程管理 (1)是否策划了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验收的项 目、合格标准、拒收标准、让步接收的条件等,是否符合适宜的法律法规 要求。 (2)与供应商沟通的渠道是否畅通,沟通信息是否有效,如采购计 划下达的形式和与供应商沟通的形式。可以采用正式的采购清单、传递口 头信息、网络沟通相关证据信息等。不论哪种方式,确保不会造成混淆导 致错误采购,即是过程控制有效。 (3)采购原料验证方式、要求是否明确?检验/验证的资源(如人员、 设备设施、监控和测量资源、方法、检验规范等)是否满足要求。针对餐 饮企业的食材,抽样时可以重点关注进货频次大、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原材 料,核查进货验收记录,查证其实施符合性。如针对预包装类产品,核对 数量、外包装完好性、生产批号等信息;针对肉制品,感官评价,如从屠 宰企业直接采购畜禽肉类,需保留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针对冷藏/冷冻产品, 查验温控符合性而且注意缩短验收时间以减少其温度变化等。此外,要关 注各类原辅料的票据是否齐全。 (4)进货查验记录和相关凭证的保存是否符合要求?采购记录是否适 宜、有效?对进货查验记录的建立及相关凭证的保存情况是否定期复审? (5)不合格原料的处置策划及实施是否有效,包括:不合格原料种 类及处置方式,以及评审、验证、保留成文信息、放行授权人员等职责和 权限要求等。 
       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过程控制 (一) 典型问题 餐饮行业位于整个食品链的末端,其餐食制作过程中使用各种食品原 辅材料,同时为了追求餐食产品的色、香、味及延长保质期的需要,其制 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从现实情况看,餐饮企业为了提升 菜品的色泽、口感及控制成本,日常餐食制作过程中超量和超范围使用食 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物质的现象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 1.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在油条中超剂量使用明矾导致铝含量超标; 2.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在三黄鸡上涂黄色色素; 3. 使用非食品级的添加剂:如在面制品中添加工业用碳酸氢钠,从而 使成本降低; 4. 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物质:如在制作水发海产品(如干鱿鱼、 干墨鱼、海参、鱼翅等)时使用甲醛、双氧水、火碱,在火锅底料中添加 罂粟壳等。 通过调研表明,餐饮行业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人员结构、人员素质、能 力、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食品添加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错用、滥用及 违规添加的现象更加突出。尤其那些餐食供应量大、就餐人数多的团餐 供应企业,具有发生问题涉及面广的特点。因此,如何正确合理使用食 品添加剂,做好合规添加,以提供消费者合格和安全的产品显得尤为关 键和重要。 (一) 控制要点 无论餐饮行业小微企业是否按照 GB/T 19001-2016 标准建立质量管理 — 91 — 体系,“餐食制作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都是需要面对的一项重 要工作。其实际管理和生产实践中,由于自身人员结构、人员素质、能力、 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餐食制作过程中如何保证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 加剂也是企业必须明确控制要求。因此,结合 GB/T 19001-2016 标准和行 业法规要求,对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在添加剂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要求 如下: 1.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通过详细的可操作的 管理制度,减少食品添加剂乱放、误用、无法追溯等情况发生。 2.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必要的检验或评估,特别是食品添加剂保 质期、索票索证溯源信息、致敏信息等的记录,避免导致对保质期、致敏 信息的忽略,发生食品事故。 3.在餐食研发过程中考虑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品种和剂量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要求,在关注餐食口感、色泽等方面外,保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超 出国家标准的要求。 4.对餐食制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否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必要的 培训、检查和改进。如操作人员能否对食品添加剂标识识别清楚,避免食 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 实施指南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实施 企业可依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餐饮服务食品 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食品添加剂公告、《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    生标准》及强化剂公告、《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 食品添加剂名单》、《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及行业、地方法规要 求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相应操作规范,并按照要求予以 执行。
        2.采购环节管控 企业宜在食品添加剂采购环节,关注以下方面的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控制管理制度和控制要求,包括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制 度、原料采购管理制度、进货查验制度和索证索票记录、进货查验记录等; (2)对供应商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合格供应商,并定期对供应商持 续评价和更新合格供应商。依合格供应商实施采购,采购时索证索票(从 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 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 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 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并做好相关采购记录,不得采购不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食 品添加剂; (3)实施进货查验,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 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 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 (4)出库领用时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5)定期检查库存食品添加剂,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添加剂。   (6)培养经理、厨师长“非必要不使用添加剂”的意识,对可用可 不用的添加剂,做到尽量不使用。 3.餐食研发过程管控 餐食产品研发过程中,企业在关注研发菜品的色、香、味、形、成本 /价格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其所涉及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严格依据《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食品添加剂公告、《食品营养强化 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强化剂公告、《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 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及行业、地 方法规等要求执行,做到正确使用,不错用、不滥用。  
   4.餐食制作过程中做到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培训; (2)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相关法规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食品 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错用、滥用示例: 错用:如凉粉、凉皮等制作过程中使用硼砂、硼酸;肉制品加工、烹 调过程中使用硝酸盐、亚硝酸盐;烹饪过程中使用工业级氯化钠代替食用 盐等; 滥用(超范围使用或超量使用): ①超范围使用:如水发海产品(如干鱿鱼、干墨鱼、海参、鱼翅等) 时使用甲醛、双氧水、工业级火碱,吊白块、罂粟壳应用于火锅底料,馒 头制作过程中使用硫磺熏蒸等; ②超量使用: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   规定作为即食菜肴制作过程中允许使用蔗糖脂肪酸酯,但同时标准又规定 有限量要求,如下表。日常粥类餐食制作过程中,具体使用过程中如蔗糖 脂肪酸酯的实际添加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规定的最大使用量的要求即为超量使用。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16.07 其他(仅限即食菜肴) 5.0 再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植酸作 为一种抗氧化剂允许使用在加工水果、加工蔬菜、鲜榨果蔬汁上,但同时 标准又规定有限量要求,如下表。日常制作过程中实际添加量若超过《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的要求即为超 量使用。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04.01.02 加工水果 0.2 04.02.02 加工蔬菜 0.2 14.02.03 果蔬汁(浆)类饮料 0.2 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 使用量 (3)专柜(位)存放食品添加剂,并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食 品添加剂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使用容器盛放拆包后的 食品添加剂的,应在盛放容器上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并保留原包装; (4)配备有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称量工具经检定/校准; (5)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形成台帐(专册)并予以保存。每 次使用时记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添加的食品品种、  添加量、添加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 用标准》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除外。使用有《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最大使用量”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应精 准称量使用; (6)在食谱上或食品盛取区、展示区,公示食品的主要原料及其来 源、加工制作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等; (7)记录食品添加剂采购与使用、检验检测等相关信息; (8)依法处置不合格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9)提倡餐饮企业实行“明厨亮灶”,公开加工制作过程,公示监督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10)餐厅经理及安全员应定期组织对所有物料排查,检查是否有未 有效管控的食品添加剂。
   (一) 检查改进 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宜结合自身人员素质,指定食品安全检查员,确保 检查员具备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能 够结合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活动。 1.对内部管理制度要定期检查 检查内部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关注管理制度是 否易被操作人员获取,避免导致有规定,但操作人员不知道规定在哪如何 查看的情况发生。
2.对采购环节的检查 企业应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特别是对索证索票要求。检查日常 的采购清单、合格供方的资质有效性、食品添加剂的标签中许可证、有效 期信息和致敏信息等是否有进行识别。 
3.对餐食研发过程进行检查 首先,检查人员应对主要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研发的过程和对餐 食各方面要求的考虑,并关注研发人员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是否了解。 其次,查验餐食研发的记录,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用量要求,检查是否有超 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发生, 从源头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用量。 
  4.对餐食制作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检查 (1)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能力进行检查,通过日常沟通或定期 考核,检查餐饮企业负责人、库房/餐饮制作等人员,对本企业日常餐食产 品品种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用量是否清楚。 (2)现场巡视查证是否在食谱上或食品盛取区、展示区公示食品的 主要原料及其来源、加工制作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等; (3)核验是否设专柜(位)存放食品添加剂,专柜(位)是否标注 “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是否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使用容器盛放拆包后的食品添加剂的,是否在盛放容器上标明食品添加剂 名称,并保留原包装; (4)检查是否配备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称量工具是否经检定/ 校准; (5)检查是否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索取抽查每次使用时是否 记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添加的食品品种、添加量、 添加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 (6)询问查证日常餐食制作过程中不合格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 相关产品依法处置的情况; — 97 — 附件 1 餐饮行业关键岗位经验、能力及知识要求示例 岗位 经验 能力 知识 采购 食材使用、购 买经验 1、健康证明; 2、辨别食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3、敏感识别市场行情的能力; 4、了解客户对食材的质量要求; 1、一定的农产品加工相关的知识; 2、了解相关法规,如食品安全法; 3、熟悉公司制度和要求; 4、与食品防护、食品欺诈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库管 具 备 货 物 验 收、保管经验 1、健康证明 2、掌握货物保管发放原则; 3、熟悉鉴别食材优劣的能力; 4、掌握货物贮存要求及蔬菜水果快速检测要求; 同上 2、3 厨工 具 备 相 关 工 作经验; 1、健康证明; 2、掌握工用具的分类及清洗消毒要求; 3、食材的初步加工能力; 4、掌握食材贮存标准; 5、掌握规范的手部清洗消毒要求; 1、食品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 2、熟悉公司相关的制度和要求; 前厅 服务员 同上 1、健康证明; 2、了解工作标准并能达到; 3、能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常见、突发、异常问题; 1、同上; 3、服务礼仪相关知识; 4、熟悉食品防护的知识; 司机 送餐员 同上 1、健康证明; 2、了解工作标准并能达到要求的能力; 3、食品防护意识; 4、妥善处理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同上 厨师 同上 1、健康证明; 2、常见菜品、高危食品的加工能力; 3、鉴别食材优劣的能力和意识; 4、熟悉指导厨工工作的; 5、掌握工用具的分类及清洗消毒要求; 6、掌握食材贮存标准; 1、同上 4、食品安全常见知识; 厨师长 同上 后 厨 管 理 经 验; 1、健康证明; 2、熟悉业务流程、相关的法规、消费者的要求; 3、开发新菜品的能力; 4、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5、对下属的监督、指导能力及团队管理能力; 6、成本核算能力; 7、熟悉禁用食品、慎用食品管控要求; 1、食品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 2、熟悉公司相关的制度和要求; 3、熟悉食品防护的知识; 4、熟悉餐饮制作有关的规范; 5、熟悉食品防护、食品欺诈、过敏原 有关的知识等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安 全员 餐 饮 业 从 业 经验; 食 品 安 全 管 理经验 1、健康证明; 2、熟与单位的业态相关的法规标准; 3、有能力编写、修订与质量、食品安全有关的制度、 作业文件; 4、收集各方信息的意识和方法、识别与食品安全有关 的风险; 5、有能力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辅导、监督实施; 6、处理食品安全方面的紧急情况,如食品中毒事件等能力; 7、熟悉禁用食品、慎用食品管控要求; 8、对餐厅经营过程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并纠偏不 合格项; 1、食品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 2、公司相关的制度和要求; 3、掌握一定的原理、食品加工知识; 4、具备与食品防护、食品欺诈、过敏 原有关的知识; 5、了解 GB/T19001/22000、GB/T27341 等标准的原则和要求; 餐厅经 理 餐饮从 业经 验、管理经验 1、与甲方、社区、监管部门、下属沟通能力; 2、对下属监督、指导、协调、管理的能力; 3、控制成本,实现营利的能力; 4、识别风险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的能力; 5、恰当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1、食品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 2、熟悉公司相关的制度和要求; 3、熟悉与餐饮有关的法律、规范; 4、与食品防护、食品欺诈、过敏原有 关的知识; 5、一定的财务知识; 6、运营管理知识。 — 98 — 附件 2 餐饮行业常用规范要求清单 1、原料验收准则 2、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储存及使用要求 3、餐饮制作及服务场所卫生要求 4、消毒液配置方法及使用 5、初加工操作规程 6、热厨操作规程 7、洁净间(凉菜间、备餐间)内操作规程 8、白案操作规程 9、餐具清洗、保洁要求 10、售卖过程操作规程 11、配送过程操作规程 12、冰箱冰柜卫生要求 13、留样管理要求 14、剩餐处置要求 15、设备清洁、保养、使用操作规程 16、温度计、台秤管理 17、个人卫生及健康管理要求 18、异物防制管理规定 19、虫害控制管理 20、个人行为规范、服务礼貌用语 21、人员能力管理及培训制度 — 99 — 附件 3 餐厅常用看板举例

关于我们 | 认证资讯 | 法律法规 | 认证种类 | 认证知识 | 认证指南 | 认证流程 | 认证收费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3888-21 0731-84467358 手机:13787228922 传真:0731-84467353
地址:中国(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开元东路1306号开阳产业园5栋702室 邮编:410022 邮箱:hn-iso@163.com
  © 2006-2022Copyright 主管单位: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湖南伟世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长沙伟世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号:湘ICP备19020152号 湘公网备号:43010502000843


湖南认证网公众号